对谈回顾 | 向荣秘书长丁广泉受邀参加2023年公益评估大会对谈

向荣与众多公益伙伴共同发起了2023年公益评估大会。8月12日北京线下大会,秘书长丁广泉受邀参加对谈,和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老师共同分享向荣乡土项目评估报告,并探讨了评估如何与公益组织战略相结合。

aa4e4faad7aaada9c5db45776eabdd51.png

01

评估的缘起和定位

首先,丁广泉介绍了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作为一个成立五年的初创型基金会,从创立之初就引入评估机构介入机构发展的三个初衷:第一,可以将基金会作为一个标本,从最初项目探索的阶段介入评估,观察每年基金会的进步发展,如果周期是十年的时间,回顾起来或许能够对行业产生一些价值。第二,对于基金会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发起人,通过评估的专业方式帮助大家把关要做的事情;而对这些共同发起人应该如何维护和保护大家最初的热情?可以用外脑的方式,引入评估机构,同时保持基金会的独立性。第三,以纪录片的形式,第三方介入进来作为一个陪伴过程、呈现长期价值。

对于公益领域项目实施和评估中的探索,丁广泉用了擦“毛玻璃”的比喻来比拟,过程中毛玻璃是看不清楚的、是通过探索慢慢擦拭后开始逐渐清楚,看不清楚的过程就继续擦、给予耐心、不着急。

卢玮静回应道,每家机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体系里面评估思维会有不同的嵌入会有很多机构在成立之初会引入评估机构,更多会指向评估工具化或对应等级评估的目标。向荣成立不久、项目刚刚启动、团队也处于初创的阶段,以探索的想法,把评估介入其中是一个很新锐的过程、对自己也是一种新尝试。这五年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共同探索的过程,评估到底在机构的发展当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而向荣的经验表明即使一家机构刚成立,在项目的初期是可以介入评估的从这样的评估定位能够看出,北京向荣公益基金会引入评估不是对外问责的逻辑,也不完全是对内优化改进的逻辑,而是更开放的陪伴成长和探索的逻辑。

随着对话的深入,卢玮静提出,通常会遇到一种情景:机构中项目执行团队有时会认为第三方评估就是找专家指手画脚进行检查,或者认为评估方是搜集数据,就为了写论文或者写报告。而向荣的团队整体对于评估方都是抱着开放和信任的态度。

丁广泉接下来的发言揭示了这样的状态是如何做到的。评估需要和团队发生链接,因此最开始就会和团队达成共识:评估是支持向荣整体团队来发展的,借助外部的专业性一起做探索,是陪伴性的、成长性的;甚至将受益对象(例如基金会项目中的老师)也一起卷入进来。他强调,在最初几方共同达成共识和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当项目组与学校建立了信任关系后,项目的需求就会不断涌现,同时会分层次、同时也为评估介入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这就是建立信任关系在评估中重要性。

卢玮静也对这个互相信任的团队氛围所带来的共创经历深有体会,在一个开放和放松的过程中,评估机构可以放下追求短期评估报告或追求有影响力的评估模型的“迷思”,团队伙伴和相关方老师会放下评估的“紧张感”,真实的探索和思考会自然涌现,评估也构建了一种深入到项目整体脉络中的合作关系。同时,两位嘉宾还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向荣引入评估及五年评估的探索过程、项目运作的特点、依托于项目的陪伴式评估的具体情况以及项目成效。


02

评估如何深度嵌入

陪伴项目和团队成长?

丁广泉讲述道,在机构整个的评估过程中,对于基金会的各个相关方,大家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向荣成立之初,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可以更放开对机构核心关注问题的探索,因此团队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去回应对乡村教育问题的认识,并意识到可能不仅只停留在教育层面、而是更大范围的社会发展或乡村发展问题。这个视角会扭转很多原来团队所做的假设,例如将问题界定为教育问题时,核心关系会变成师生关系,看待就会带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孩子,而不是从儿童的角度看待孩子。项目也应该还原到孩子真实在农村的生活场景中,丁广泉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去湖南湘西项目点听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城市景观中描述的假山。有一个孩子大胆地问道“什么是假山?我们见过的都是真山”。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日常生活所见与老师讲述的内容是割裂的,产生不了联系。这段经历给了基金会很大启发,提出了基金会的口号:“有根,有爱,有未来”。

卢玮静也以“乡土教育”理念的探索为例,回答了评估思维是什么、怎么用、发生逻辑是怎样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评估思维最重要的是回到事情本身的逻辑和状态去思考寻找做这件事情背后的价值和逻辑评估思维就是探索黑匣子中的内容,将“毛玻璃”逐渐清洗出来,即路径是怎么做的,如何发生干预。

在工作过程中,基金会逐渐意识到人是在关系中成长和自主发展,要关注发展的问题去看教育。评估目标和评估工作本身每个阶段其实都会变化,一是关注项目本身的价值,把逻辑厘清,二是关注它的实现路径和实现的体系。例如在乡土教育中,评估出哪些乡土课程是好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实现路径是怎样的,即从价值链变成技术链,才能够实现支持项目一线的改进,实现路径的共同探讨和思考。随后卢玮静详细列举了乡土课程中的难点、困境、关键环节以及评估和项目过程中的探索和评估产生的价值等内容课堂如何回到关键要素里面?如何给老师提供信任和探索的空间,甚至让老师从失败中成长,最终也收到了很多老师的正向反馈。

 73d7c077a5c90d2128d8e361c350e691.png


03

评估还能实现

“人”的激活和链接

在对话的最后,丁广泉讲述了在这五年评估中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肯定了这五年评估所取得的成果。而评估推动的过程也并非一直云淡风轻,对关心向荣的相关方如何给与信心做了很多工作;当评估过程中看到服务对象中老师的变化和需求时,那么多给老师一点空间和时间,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释放不同的可能性。看到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那么人就会受到认可并被激活,这个过程与项目一脉相承。

爱心支持 成为义工 订阅我们